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

70多岁老人参加高考,70岁老人高考

tamoadmin 2024-06-12 人已围观

简介1.老人参加高考是否是在浪费时间?2.老年人也能够上大学,他的意义是什么呢?3.新疆76岁大爷参加高考是怎么回事?4.每年都有一些中老年人参加高考,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必要?5.河南71岁老人高考入学,你能理解这种行为吗?高考,似乎向来是青年人的主场,为高校输送人才,为社会选拔精英。不过,成人高考,则是中老年人的主场,是一次特殊的考试,具有十分复杂的功能,旨在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,给予中老年人机会,推

1.老人参加高考是否是在浪费时间?

2.老年人也能够上大学,他的意义是什么呢?

3.新疆76岁大爷参加高考是怎么回事?

4.每年都有一些中老年人参加高考,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必要?

5.河南71岁老人高考入学,你能理解这种行为吗?

70多岁老人参加高考,70岁老人高考

高考,似乎向来是青年人的主场,为高校输送人才,为社会选拔精英。不过,成人高考,则是中老年人的主场,是一次特殊的考试,具有十分复杂的功能,旨在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,给予中老年人机会,推动学不止步的社会风气,对于中老年人自身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。

一、弥补遗憾,圆梦今朝

长期以来,高等教育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, 宛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只有少数人,经过激烈的角逐,通过高考的选拔,拿到入场券,高等教育的大门才能为其敞开。因而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荣誉, 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。成人高考是第二次重新进入大学的机会,报考条件宽松,试题难度较普通高考低。成人高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下移。一些错过了普通高等教育或是高考失利的中老年人, 重新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。

二、以考促学, 普及文化

成人高考促进了重视学习的社会风气的形成。成人高考录取门槛虽较普通高考低,但仍有其规定的分数线,只有达到要求,才能获得进入成人高校学习。况且,成人高校宽进严出的制度,促使众多考生发奋读书,提高了成人教育的质量。成人高考不仅自身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, 而且它还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,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。针对成人高考的家教辅导班和线上课程报名火爆,间接反映了成人高考以考促学的功能。

成人高考是帮助中老年人再次获得社会肯定的通道,给予了中老年人提高文凭的机会,对于有本领而受文凭限制的中年人,使其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较好的发展;对于知识追求的老年人,二次教育为其提供了学习深造的场所,使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,深入研究,提升自己的内涵修养!

老人参加高考是否是在浪费时间?

蒲松龄从19岁第一次参加童生试,到72岁参加岁贡考试,科举考试生涯长达53年。其中,除了童生试比较顺利,一考而中外,其余10次乡试(《蒲松龄年谱》记载了8次)均以落第而告终,终生未能跨过乡试这道门槛,成为举人。直到72岁高龄,才成为带有安慰奖性质的岁贡生。

在《蒲松龄年谱》里,“应乡试未中”这样的记录比比皆是,令人触目惊心。那么,是什么支撑蒲松龄,直到70多岁还要参加科举考试?

蒲松龄

一、科举考试是蒲松龄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。

科举制度发源于隋唐,兴盛于宋朝,到了明清则发展到巅峰状态。蒲松龄是清朝人。在他生活的时代,科举考试是无数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。如果你不是高官之后,又没有八旗子弟的身份,要想入仕当官的话,只能是走进科举考试的考场。

蒲松龄是济南府淄川(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)人,出身书香之家,父亲因为科举考试失败转而经商,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。蒲松龄本人能诗善文,文采斐然,一部《聊斋志异》更是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,广为流传。

聊斋志异画像

但是,上面这些都不能让蒲松龄入仕当官。

蒲松龄虽然在19岁就以县、府、道三试第一的好成绩,成为了秀才,可秀才还不具备做官的资格,只能够在乡间教书育人,赚点散碎银子。他们在经济收入并不富裕,仅仅在社会地位上高于普通农民。在清朝时期,举人是做官的最低门槛。而要当上举人,就必须通过乡试。

这就是蒲松龄数十年如一日参加乡试的主要原因。

二、科举考试是蒲松龄挽回损失的唯一办法。

众所周知,科举考试很“烧钱”。许多家庭因为供孩子读书,读得一贫如洗,连吃饭都成问题。

清朝读书人夜读

前面说过,蒲松龄的父亲擅长经商,家里颇有余财,日子一定过得比较滋润。可是,蒲松龄几十年书读下来,早已将一份家产读得干干净净。蒲松龄娶了妻子后,生了4个儿子1个女儿。他们一家7口人,守着20亩薄田和三间破屋过日子。为了谋生,蒲松龄给人当过私塾老师,又当过师爷。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。蒲松龄如果想挽回读书的损失,必须得硬着头皮继续参加乡试。

当蒲松龄通过乡试后,不但具备了做官的资格,还能够在经济上有所收获。一方面,他不用交税和出徭役,许多人会将自家田产、房产挂靠在他名下来避税,这会为他带来丰厚的收入。另一方面,蒲松龄在家耕读,国家会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。补助不多,但足够几口之家解决温饱问题。

清朝读书人练字

三、科举考试成了蒲松龄的理想信念。

俗话说:“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顺,七十随心所欲。”人生到了50岁以上,其实已经看穿一切,包括名利。蒲松龄到了70岁以后,当官、发财对他来说,都没有太大的意义。这时候的他参加科举考试,与其说追求名利,不如说是完成自己的理想信念。

蒲松龄需要用科举考试,来证明自己的能力,给自己53年科场浮沉一个交代。否则的话,哪怕到了九泉之下,也是不能含笑的。

清朝贡院

好在科举考试也有人性化的地方。1711年,72岁的蒲松龄获得了考岁贡生的机会,前往青州参加考试,终于考中岁贡生。岁贡生将被送到国子监读书,国子监毕业后就能够做官了。当然,那时候的蒲松龄是不可能去国子监读书,他只是获得了一份安慰。

4年后,蒲松龄在自己写《聊斋志异》的书屋“倚窗危坐而卒”,享年76岁。

老年人也能够上大学,他的意义是什么呢?

记得二十几年前的时候我见过一个报道,说一位老人连续多年参加高考。因为总要考不上,所以一直考,每年都坚持。最后考上了一个大专。那个老人好像是六十多岁了。我觉得这是最年长的大学生吧。

其实老年人这么大岁数参加高考只是愿圆自己的一个梦想而已。或许是他年轻的时候因为什么耽误了或者是没有赶上参加高考,所以他才这么执着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。我由衷的为这位老人的执着和坚持,感到钦佩。

你其实老人的高考已经超出了普通高考的意义。虽然很多人不理解,即使考上了大学又能怎么样,因为都已经六十多岁了。

但是他也给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,就是自己认准的事情,一定要坚持到底。就有一句话叫学无止境,活到老学老。只有坚持不懈,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。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。

我们做任何事情我觉得应该如此。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。有了这种精神,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,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。

新疆76岁大爷参加高考是怎么回事?

有位来自河南的69岁老人,老人为了圆自己一个大学梦,已经是第三次参加高考。

为了这次能考好,老人准备了将近12个月的时间,每天坚持学习八小时,老人称,自己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。

同村的左邻右舍都夸赞他有魄力,上一次参加高考时免费辅导他的退休老教师今年也依旧支持他。并半开玩笑的跟他说,我今年要是家里活多忙不开,你就自个儿骑我电动车去考试吧。

老人名为柳玉春,69岁高龄的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40多年前,坐在考场的柳玉春心想着终于能够走出农村,但结果却没能如愿。每当下午,柳玉春都会坐在树荫下的石桌上复习功课,桌子上摆放着他从附近书店买来的资料:“这些书我,都看过十几遍了。”他很清楚,留给自己复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
第一次高考失利后,柳玉春的生活也有所改变,在农村做起了生意,渐渐发展成为一名农民企业家,在村里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,手下曾有过几百名员工,在当时,只要提起柳玉春周围的村民们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两句。

但好景不长,1992年由于经营不善,100多万资金遭骗,导致柳玉春家庭破裂,于是又回到了当初的生活状态,闲暇时也出门打打零工。

一次偶然,柳玉春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位85岁老人参加高考的新闻,这让柳玉春又对高考燃起了希望,他说道“高考并不是为了有个好工作,而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大学梦,弥补自己当年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,”由于自己年龄较大,柳玉春并不准备报考名牌大学,而是将河南大学当作了自己的目标。

69岁老人都能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,年轻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呢

每年都有一些中老年人参加高考,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必要?

2020年新疆乌苏市高考结束,76岁的金祖祥考完最后一门英语考试后从考场走了出来。金祖祥称,儿子是清华教授,自己参加高考是为了给孙子做个学习的榜样。金祖祥想学医,将来学成后为他人无偿看病。

大爷年轻时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,没能参加高考,2020年在家人支持下报名。对此很多网友表示:太励志的大爷了!

扩展资料

中国出现的“大龄”考生

1、汪侠

汪侠这位老人出生于1929年,是位网络红人,从2001年开始参加高考,参加了18次高考。老人耄耋之年还要参加高考,圆自己一个大学梦,真是精神可嘉。

2、康连喜

康连喜生于辽宁阜新西瓦村,到2018年已经参加了第18次高考。康连喜自从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以来,最好成绩是303分,高考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。但是他说只要呼吸心跳不停,高考是不会停止的,直到考上为止。

3、李鸿性

2009年,李鸿性从工作岗位退休,为了圆自己的医科大学梦,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高考。2015年,当年已经68岁,李鸿性考取了512分的好成绩,但离梦想的大学分数还有一定差距。

4、淦菊保

淦菊保生于江西南昌。1983年,他考上了武汉华中农业大学。毕业后,淦菊保做过兽医、销售员,后来一直在当地一家民办体院兼职做围棋老师。

2008年和2009年,淦菊保为了敦促孩子学习,分别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同踏上高考考场。2009年,淦菊保被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录取,当年他已经46岁。

河南71岁老人高考入学,你能理解这种行为吗?

主要看个人条件和意愿而定。有些中老年人由于学生时期政策、家庭条件、自身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,未能有机会参加高考或者为顺利通过高考,心中的梦想破灭。工作多年后,看到国家放宽了高考政策,又点燃了心中的希望。我认为,只要不影响家庭生活、不影响工作,可以朝自己的梦想冲刺一下,家人也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。

人不怕生活忙与闲,就怕活着没动力。有些中老年人生活无忧,家庭条件允许,有志学习文化知识,把读大学当成一种人生追求和精神动力,也是一种应该支持鼓励的好事。

没权反对,但也不支持

社会资源是有限的,应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。多少寒门学子,因为经济囧迫而被拒之大学门外。

中老年人考大学,如果是出于忠心报国的赤子之心,何不把这部分费用捐给那些品学兼优、家境贫寒的学子呢?

中老年人上大学,回报社会的愿望是好的。但由于年龄的已大,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大幅衰退,学习能力大幅下降,研发创新能力更是接近为零。这种情况下,还要坚持考大学,除了张扬个性外,对国家、对社会有什么益处?

每个人都有他的自由

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在这里讨论,每个人都有他的自由。法律上没有禁止,就证明有它存在的必要和意义。

怎么年轻人考大学,中老年人以前没有那个机会。现在就不允许人家圆梦吗?

另外这体现了一个对人对学习的态度,对知识的态度。不是有人说活到老,学到老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,根本不用讨论。

小编总结

这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,是愿不愿意,有没有能力的问题。

国家早就取消了高考年龄和结婚否的限制,那么必不必要的问题就不用考虑了,只需要从考生自身处境角度考虑就可以了。

如果是身体原因,或者家庭不富裕,或者知识文化水平不够这些方面考虑的话,才有问有没有必要这种问题的空间。

高考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,如果不是真的很想的话,中老年人也不会想要考的。

我跟人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,71岁的年纪应该安心在家里面享受晚年生活,你这样的年纪进入学校,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,也会让其他的同学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
一、这么大的年纪学习能力已经不足了。

这个老人今年已经是第五次参加高考了,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创立过一个食品厂,但后来由于投资错误被骗的倾家荡产。所以他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,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,他一直坚持高考想学法律知识,为村里面的人做一点事情。老人今年以200多分的成绩顺利地被一所职业学校录取,但我觉得老人这样的年纪再去上大学,已经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了,如果他考试过不去,未来还是可能会面临拿不到毕业证书的结果。所以我个人觉得他可以私底下学习法律知识为村民们普及,可能他把花在高考上面的心思用在学法律知识上,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了,所以我觉得他没有必要这样做。

二、会影响其他人的学习状态。

即使这个老人家考上了大学步入大学的校园里,他也会觉得非常不适应。因为他的同学们都是一群年轻人,并且这些年轻人平时自己打打闹闹和老人也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,这位老人的存在可能也会成为这些同学们饭后的话题。如果遇到非要让这位老人家学会知识的老师,那就会直接影响其他年轻人的血液,所以我不能理解老人家这样的行为。

在71岁的年纪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已经在下降,所以我觉得这位老人应该在家里面安心享受自己的晚年,如果在进入大学校园开始紧张的学习状态,他有可能会承受不住这么高强度的压力。

文章标签: # 高考 # 参加 # 老人